当前位置 :

深化“三个年” 奋进谱新篇 | 临平:坚持数实融合,打造智能制造高地

发布日期:2025-09-17 15: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系统“改革突破年、狠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创新杭州」推出《深化“三个年” 奋进谱新篇》系列报道,通过讲思路、谈行动、述成效,展现全市科技系统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的扎实举措与丰硕成果,以期进一步凝聚创新共识、激发奋进动能,为谱写浙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杭州力量。

深化“三个年”

奋进谱新篇

王永刚 临平区经信和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

坚持数实融合

打造智能制造高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一年。在此背景下,全省科技系统开展“改革突破年、狠抓落实年、能力提升年"活动,杭州市临平区积极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全面成势目标,启动“创新主体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锚定"全省智能制造中心"目标定位,实施智能制造"8332"计划,深化智改数转、强化梯度培育、探索数实融合,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备案率均达到100%,新增工业和信息化部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未来工厂”企业1家,省级"未来工厂"数量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各区县第一。

1 坚持整体推进

夯实底座基础

围绕“区级+镇街+网格”多点发力。针对不愿改、未达数改1.0水平的企业,分属地、分区域召开辅导会,明确规则、宣贯新政,累计召开业务培训及推进会5场,参会企业200余家,走访服务企业153家。围绕“看样+学样+成样”全面展开。以数改产业政策为抓手,邀请20余家已完成数改企业“现身说法”,进一步提升企业数改投入意愿及信心,累计促成200余家企业启动数改项目实施,新增软硬件投入约2亿元。围绕“企业+行业+产业”链式突破。鼓励春风动力、东华链条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接口,编制《临平区数字化服务产品手册》,支持集控、联通产互等数字化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小轻快精”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截至目前,累计认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4家,数量位列全省各区县第二。

2 坚持重点突破

培育腰部典型

聚焦“存量+增量+变量”彻底挖掘。围绕重点行业建立“新增技改投资项目备案库”等七库清单,充分挖掘待改造企业,累计排摸临平区相关行业企业120余家。聚焦“政府+机构+服务”协同发力。联合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帮助企业梳理数字化基础和堵点,对接金融机构允许部分企业“先用后付”,累计发动55家企业新增数字化改造投入1.13亿元。聚焦“备案+实施+验收”全程跟踪。严格要求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数改,避免出现系统运用和业务运营“两张皮”现象,推动万通智控、胡庆余堂等企业打造试点行业典型示范,有效提升整体智能制造水平。

3 坚持关键攻坚

打造头部标杆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并落实《临平区“未来工厂”体系化培育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按照“梯度初评、实地走访、深度评估、资源对接、政策辅导、绩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开展重点培育,加快智能制造项目实施进度。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企业8家、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企业25家。强化供需对接。组建“未来工厂”建设智囊团,引入华为、阿里两大生态设立常态化服务中心,为“未来工厂”培育提供技术、运维一站式托管服务。累计举办对接活动10场,服务企业100余家次。强化AI赋能。编制出台算力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鼓励“未来工厂”建设企业落地实施相关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项目,依托自身“数据积累优势”,探索细分行业垂直模型建设。2家企业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入选数量并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5家企业入选省级“数智优品”名单,入选数量位列全省各区县第四;2家企业入选省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数量并列全省各区县第五。


来源 | 临平区经信和科技局